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是国内早开展深海微生物研究的团队
记者6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由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湘带队的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了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渊科考任务,5日顺利返航抵达三亚本航次中,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团队随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8次下潜作业任务,包括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以及人类首次抵达雅浦海沟8919米深的未知区域,采集并处理了200多个位点珍贵的深渊样本,包括水体,沉积物,岩石和宏生物,测量了一系列环境参数,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和宝贵的数据
除肖湘外,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还有三位年轻的成员,他们分别是上海交大海洋学院研究员张宇,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王寅炤和助理研究员赵维殳,其中后两位是1988年出生的85后这次科考,四人分别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部东西坑及南北坡在此之前,肖湘与两位潜航员抵达了雅浦海沟8919米深的未知区域,这是人类第一次到达该区域经过TS21—1与TS21—2两个航段,上海交大的科研人员先后8人次进行了深渊级大深度科考工作,其中有两人到达过海洋最深点,这在国际上各高校中尚无先例
在雅浦海沟底部,我们发现并捕获了海参,海星,海葵,海绵等宏生物,高密度的宏生物也暗示沉积物与水体中丰富的微生物尽管人类从未到达,但我们还是观测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肖湘表示,他们还在马里亚纳海沟西坑底部通过诱捕的方法,捕获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钩虾,采集了海参等样本,我们发现,无论是宏生物个体大小,还是宏生物密度,万米海沟都低于9000米及以浅区域,但整体上这里绝不是生命的禁区,人类活动对海洋最深点的影响也时时可见我们主要的工作还是围绕深渊微生物展开,后续将结合实验室模拟培养等研究回答生物多样性,生命起源与边界,气候变化影响,污染物降解等重大科学问题
13小时以上的深潜及随后24小时以上的样本处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对于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户外多么阳光明媚,王寅炤的工作都是在4℃的低温冷库中完成的,张宇从8月11日出海,到12月5日靠岸,海上工作时长近4个月,赵维殳在航次中做了几百个样本高压培养,四个高压泵都是坏了再修长期重复机械操作等使得张宇,赵维殳两位女科学家的手指,手腕,腰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损伤,但她们一直坚持样本的高标准处理保存下潜工作期间,每天有约1.5-2小时的科学报告会,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科学家,潜航员,船员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大家共同观看了几十小时的深海原位视频及照片并加以分析,学习海上现场工作经验与设备的使用,承担相应的职责
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深海微生物研究的团队,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资助,提出并围绕深海高压生命共适应学说开展协同攻关中心也是国际深部生命研究唯一的国际科学家群体组织,2021年主持评选了全球5篇2020年度发表的优秀论文和2名深部生命学术新星作为本次航次共同首席单位,团队与参加航次的其他科学家达成共识,系统性地持续开展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围绕深渊科考,协力攻坚深渊地球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环境适应,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倡议以自愿遵守,自觉践行为原则,建立深渊科考标准化平台体系,以实现深渊科考样本和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共享,支撑围绕深渊的国际大科学合作
在现场,记者看到,为了配合展览主题,营造文人生活的意境,展览的形式设计提炼了传统古建筑的元素和装饰图案,借鉴了江南园林的景观设计方法,还原了古代文人书房,亭台楼阁,梯田的场景,中间散落着一个小花园。步入展厅,观众穿梭于白墙瓦间,竹影徐徐,叠石参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