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平均七人中一位志愿者
□ 本报记者 李明
本报通讯员 鹏飞 刘辉
10月9日下午不到四点,80岁老党员贾久庆和70岁的退休教师贾福玉就来到村委大院。很快,校车送来放学的孩子们,两位老人开始辅导孩子们做作业。这样的场景在广饶县李鹊镇梨园村已持续了4个多月。小学生放学早,多数家长顾不上接孩子、辅导作业。梨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员贾延学将这一问题反映到了村委。今年5月份,村委找好房间,购置了桌椅板凳,成立了“四点半课堂”,起名七彩书苑。
书苑成立后,贾久庆和贾福玉等5位老人报名成为志愿者。“我在镇上企业上班,以往孩子放学后就‘撒了欢儿’。现在我下了班直接来村委接孩子。孩子有人管,作业也写完了,真省心。”村民贾昌令对七彩书苑直竖大拇指。
群众需要什么,实践站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关键是要发挥作用,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广饶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玉芳说。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级试点之一,广饶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各类资源整合下沉,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四类事情,打造为民服务品牌。
“去年,我们在社区例行走访时了解到水岸华庭小区居民王秀兰的丈夫因病去世,中年丧夫的打击让她日渐消沉,几乎天天闭门不出。”广饶县国安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周春荣回忆,社区工作者一有时间就去开导,和她谈心,但收效甚微。“我们社区4246户居民还有没有类似的家庭?怎么才能让她们从家庭变故的阴影中走出来?”去年12月的一次社区会议上大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决定打造一个文明实践载体,帮助她们重振生活信心。
紧接着,他们在社区全面走访,发现像遇到丧偶、失独、婚姻变故等情况的家庭还有8户。去年底,社区购置了烤箱、缝纫机等设备,聘请了专业老师授课,筹建起“齐心巧手坊”文明实践课堂。“我们开设了手工艺品制作、烘焙、彩妆、服装裁剪等课堂,每月2次请老师集中授课,将这些妇女和其他爱好者聚集起来,让她们在这种群体活动中释放压力。”周春荣说,社区工作者还带着她们将制作的东西送给社区的老人、孩子,让她们在公益活动中充实自己。“现在她们都慢慢走出阴影,很多还成为社区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
爱心在文明实践活动中不断传递。今年国庆假期,广饶县李鹊镇前大张村残疾人志愿者王振文每天都会乘坐父亲的电动三轮车准时到达广饶水滴公益乐安公园志愿服务岗亭,坐上轮椅,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而王振文也是志愿服务帮扶对象,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广饶水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牛童童回忆起7年前那天:“一进门看到一个大男孩躺在地上的草席上,面无表情,意志消沉。我们试着和他聊天,得到的却是沉默。”据王振文父母讲,2004年他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已经10年没有下过床了。看着眼前的孩子,牛童童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让他重新‘站起来’!”
隔三差五,牛童童和几位志愿者就来看他,给他按摩,陪他聊天,不厌其烦地开导,有时甚至跳广场舞来活跃气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小热爱体育的王振文在牛童童和志愿者们无数次的鼓励开导下,拿起了乒乓球拍。在千万次举拍、发球的反复练习后,2019年8月,王振文在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拿下TT1组乒乓球比赛单打金牌和团体银牌。
生活重获阳光的王振文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中。2017年3月18日,王振文和志愿者到大王镇后屯敬老院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那一天开始,他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快乐,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尽一份力:“从被照顾到能照顾别人,我顿时有了信心。”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广饶县在城市积极吸纳党员干部、热心市民加入志愿服务组织,现已注册队伍218支、志愿者7.6万余人。广饶县现有人口50余万人,这就意味着全县平均每7人中就有一人是志愿者。在农村,依托4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党员先锋、文化娱乐、移风易俗、村容治理、爱心帮扶“5+N”内容模式,组建文明实践互助会,实现了群众身边建队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